屏幕之间的空白:跨屏时代即将到来
所谓“跨屏”,并不是像字面看起来的那样仅仅是简单把图像转移到另一个屏幕上,而是更大的一个概念:内容转移,包括图像、资料、习惯使用的软件等等,在很多特定情况下甚至不局限于单纯的数据迁移层面,而是类似设备间无缝转接的“同步”效果。
以下是很常见的情景:坐在车上用手机看新闻,突然看到一条非常有意思的内容,想标记下来一会儿放到电脑上细细品味;快到下班时间了,可是手里的工作还没 有做完,一会儿坐到车上用平板继续完成剩下的工作;手机上看到一部非常不错的短片,想放到大厅的电视上与家人分享一下;坐在咖啡馆里用电子阅读器阅读一部 电子书,夜里躺在床上想用手机再看几页;小孩怎么也不肯放下手中的Pad去玩一旁的touch,因为两台设备的同一款游戏进度不一样……
根据易观数据,目前国内平板电脑的季度销售量已超过260万台,保有量超过1289万台。而拥有平板的人也同时至少拥有一部电脑,即目前已有超过 1000万的人同时拥有了两部设备。谷歌针对多屏设备的使用报告显示,90%的人在平板端浏览购物网站之后会转到电脑上继续浏览。也就是说,跨屏效果的好 坏,将直接影响一些产品或内容的销售。
这其中包含了一个看不见的市场,但从目前常见的“跨屏”效果来看,似乎还有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现在的跨屏什么样?
1、云传输
目前来看,跨屏的概念还鲜少有人提出,已有的观点也都是基于智能产品上的应用程序层面,利用个人账号在不同的设备间进行同步数据或者状态。我们把这种基于互联网的同步统一归结为云传输。
任何一个互联网公司或设备供应商都可能涉及到云传输之中,如果他们的网站、产品中为用户准备了一个账户,并且在不同的平台都准备了客户端或者网站针对不同平台做了优化,使得用户可以从任何一个设备打开并且接着在之前设备上的进度工作或娱乐。
其中做得出色的产品很多。如谷歌的各项服务,包括后台针对邮件、联系人、日记等软件的同步框架和众多云端服务(其中Google Drive甚至解决了企业级别的跨屏协作问题)。
苹果的iCloud、iTunes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不同设备间同步的问题,至少在音乐、联系人、邮件、日历和软件方面可以迅速同步。
独立软件方面,国外有Evernote、Dropbox、Netflix、Hulu、Amazon Kindle(以及Amazon购物软件自身)、Astrid、Flipboard等;国内的各类数据同步工具,或许由于本身即为跨平台而生,也普遍有出色的跨屏特性。
云端传输会是提供“同步”方案的佳解决办法,可是同时云端的传输受着网络连接的制约,响应速度和稳定性都有很大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厂商又推出了其他不依赖网络的跨屏方式。
2、实体传输
实体传输的范围比较宽泛,这里限定在脱离互联网就可以完成的范畴中。严格来说,人们用存储装置把数据在不同设备之间进行传输的行为都可以算作是实体传输的范畴之内。做实体传输的厂商动机要单纯许多,除了想要售卖产品或者专利的就是强化产品生态圈的了。
排除借助移动硬盘之类的装置,我们熟悉的实体传输例子大概便是早期的红外传输或者蓝牙传输,其中蓝牙技术仍然在被广泛使用,比如如今销售量比较高的几款智能手表便是用蓝牙与手机连接的。
抛开售卖产品的,单说强化产品生态圈的厂商,明显的例子便是苹果。AirPlay功能虽然鲜有人使用,不过该功能是跨屏操作良好典范。除了AirPlay,通过苹果产品的接口用iTunes在设备间同步数据或者在别的设备上播放音频、视频,也是实体传输的一种。
苹果之后便是谷歌,其跨屏幕广泛的产品便是安卓。长期以来安卓厂商各自为战,推出的跨屏功能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广为人知的产品便是MHL接口——一 种可以把手机内容传输到任意显示设备的接口。与MHL功能类似的还有HTC专门为其One系列手机推出的Media Link HD设备,只不过后者只发送特定的内容到其他显示设备中。
近期新品中,具跨屏特性的功能是多数人觉得毫不起眼的NFC。饱受产品规格分裂洗礼的谷歌,在强力推广NFC设备普及的同时另有打算。如果说手机加载 NFC是为了支付功能,那么自家的平板电脑中加载NFC又如何解释?实际上早在Nexus Q这款产品面世时,谷歌的野心便已召告天下。结合数据交换、指令传输等功能,不难看出谷歌给自家设备加装NFC这个小小的举动实质上是在强化安卓生态圈, 使不同产品之间能够拥有良好的互动性和跨屏特性。
微软也不傻,他并没有明显的说出NFC实质上的作用,却在自家的Surface平板电脑中加装了该芯片。也许这些公司都意识到,跨屏操作是未来的使用趋势,能够无缝解决跨屏的问题是把用户留在自己生态圈内的一个重要因素。
未来的跨屏什么样:还有哪些空白
第一种可能,像现在的情况一样,云端、实体同时实现跨屏,只不过单屏多任务时代消亡。
早在Windows刚刚面世的时候,这个系统的名字就恰如其分的反应了它使用时的状态:单屏幕、多窗口工作。这个设计在Windows95年代到达巅 峰,并一直延续至今,但在Windows8面世之后将可能面临终结——目前为止在新的Metro界面下,Windows8自身只能容忍两到三个窗口同屏工 作。这与当下大规模信息处理量和工作复杂化趋势是相背而行的,解决方法便是利用多部设备同时办公。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我们可能面临的世界并非Windows,而是一个Screens的世界。设备生产商、软件公司、互联网公司都需要为这样的变化做好准备,强化跨屏体验,把用户拉拢到自己的产品生态圈内。
另一种可能,便是Windows的世界依然会持续下去,云端和网络已经强大到可独立无延迟地实现跨屏操作。
到那时,我们手头的各种电子设备可能都只不过是一个摆设。他们只拥有实体的可互动屏幕和数据收发功能,所有的计算和存储都由云端完成。由于强大的云端存 在、网络速度和费率都满足条件,无缝跨屏操作完美无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都变成了一个极大的平台,任何拥有显示功能的设备都能成为一个供我们浏览信 息或者工作的窗口。
如果用一句话来描述这样的情况,也许只能引用《魔戒》里 “One Ring to rule them all”为贴切。此时互联网内容提供者会成为改善跨屏体验的主导力量。
现在的数码市场好不热闹,苹果推出iPad mini,三星推出Galaxy Note2,微软推出Surface,谷歌推出Google Glass,小米推出智能电视盒……各家都在尝试推出针对不同尺寸的电子设备。回想乔布斯时代,他留给我们的一大启示便是“想要成功经营一个品牌,须要想 办法创造‘产品生态圈’这个概念”。这也意味着企业永恒的主题便是掌握核心技术压低成本,提供内容服务吸引用户,改良用户体验增加用户切换其他品牌的机会 成本、增加用户粘性。即将面临的“跨屏”问题正是属于用户体验的内容,这对于产品生产商来说意义不言而喻,而对于没有实体产品制造环节的互联网内容提供者 来说更是需要未雨绸缪的问题。